哈萨克斯坦的原油堆积在里海边,就是运不出去。
这条全球第十一大产油国眼睁睁看着价值百亿美元的黑色金子被困在港口。
俄罗斯官方说“设备需要维修”。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给不听招呼的中亚邻国的一记重拳。
里海石油管道曾是哈俄两国友谊的象征。
如今却成了悬在哈萨克斯坦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条管道承载着哈萨克斯坦近80%的原油出口。
停运两个月就意味着近7000万桶原油无法变现。
对于一个石油产业占GDP近21%的国家来说,这等于是掐住了经济命脉。
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虽有2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却被牢牢锁在内陆。
苏联时期规划建设的里海石油管道本是哈萨克斯坦的生命线。
经由俄罗斯将原油运往欧洲。
如今这根生命线不再安全。
2023年3月、7月,俄罗斯两次宣布因“设备问题”停运里海管道。
哈国别无选择。
通往阿塞拜疆的管道运力只有可怜的150万吨。
中哈石油管道1500万吨的运量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场危机迫使哈萨克斯坦彻底醒悟。
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托卡耶夫总统开始了艰难的外交平衡术。
继续帮俄罗斯中转被制裁货物。
又明确表态不承认乌东四州“公投”。
但这样微妙的平衡在俄罗斯眼中,就是摇摆不定的背叛。
当北方的陆路受阻,哈萨克斯坦的目光转向东方。
与中国共建的“跨里海国际运输线”突然成为救命稻草。
这条规划已久的运输线从中国连云港直通欧洲。
全程上万公里。
亮点是完全绕开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的货物能够穿越里海到达阿塞拜疆巴库港。
再经两条支线分别进入黑海与地中海区域。
“今年将实现穿越哈萨克斯坦的运输时间从12天缩短到5天。”
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在三月会议上宣布的这项目标,显示出项目的快速推进。
“中国西安到黑海港口的运输时间将从45天压缩到16天。”
这条通道对中国而言意义远超普通商业项目。
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有80%经过马六甲海峡这条险路。
若能建立横跨里海的大运量能源走廊,不仅能输送哈萨克斯坦的原油(日产100多万桶),更可能成为中东能源进入中国的新通道。
在土耳其安卡拉能源战略中心任职的艾哈迈德·德米尔在一次能源论坛上提到,“中国正在为石油安全布局多条冗余通道”。
当石油驳船和油轮在里海来回穿梭时,被马六甲扼住咽喉的焦虑或许能得到缓解。
在阿克套港,集装箱转运中心正在崛起。
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30年要在里海部署10艘石油驳船和6艘油轮。
而在中国西安,自由贸易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已经签署协议共建新场站。
中亚基建项目的推进向来缓慢。
但里海通道项目却在逆势提速。
2024年底将要达成的时效目标(穿越哈萨克斯坦的时间降至5天)如能实现,将是欧亚物流的革命性突破。
当原油在新建管道里流淌时,一个被俄罗斯捆绑内陆国家重新找到了自主呼吸的空间。
而中国西部边境也意外获得打开欧亚腹地的金钥匙。
这场因大国博弈而生的突围之路,可能正在重塑欧亚大陆的物流格局。
股票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