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这潭水深不见底的池子,最近可是热闹非凡,四大行股价竟然摸到了净资产的边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意味着什么?
是不是该赶紧跑路,落袋为安了?
“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hatch”,这句老话可得记牢了,别高兴太早,这波行情,可能就是最后的狂欢。
话说回来,这四大行,工农中建,那可是银行界的“四大金刚”,随便打个喷嚏,整个市场都得抖三抖。2025年6月,这几位老大哥的股价那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工行摸到了7.63元,农行也窜到了5.71元,带着42家上市银行的总市值突破了13.5万亿元,比去年底多了1.1万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A rising tide lifts all boats”,大船涨水,小船也跟着沾光,中信银行、江苏银行这些小弟也跟着鸡犬升天,股价蹭蹭往上涨,好不热闹。但是,别忘了,现在银行板块的PB中位数才0.66倍,四大行普遍低于0.8倍,距离净资产还有20%-30%的空间,跟欧美银行动不动就1-1.5倍的PB比起来,咱们的银行股还是“便宜货”,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老外眼瞎,看不出咱们银行的潜力?恐怕没那么简单,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咱们也得掂量掂量。
银行股长期破净,说白了,就是市场不信任,觉得银行里藏着一堆烂账,特别是房地产和地方债,就像两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但是,如果四大行的PB真的能回到1,那就意味着市场对银行的看法彻底变了,觉得之前的风险定价太离谱了。“Hope springs eternal”,希望总是有的,国家出手了,又是特别国债注资,又是地方政府化债,就是要给银行吃一颗定心丸,让大家相信,银行的资产质量没问题,净资产是实打实的。而且,现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中位数超过200%,就算真有点坏账,也能扛得住,这就像给银行穿了一件防弹衣,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险资开始发力了,他们手里握着大把的钱,重仓银行股,而且还把这些股票放到FVOCI账户里,PB=1的银行股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稳定资产”,多多益善。如果银行股的权重能回到沪深300的合理比例,那公募基金也得跟着补仓,预计能带来1338亿元的增量资金,这可是一场及时雨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
当然,光靠政策和资金,银行股也飞不起来,还得看自己的本事。现在政策是给力,中长期资金入市,险资要长期考核,公募基金也要看三年以上的业绩,这些都是为了让大家安心持有银行股。而且,四大行的股息率超过4.2%,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多了,存款利率都破1%了,银行股的性价比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简直就是“旱涝保收”的香饽饽。但是,别高兴太早,银行股也有自己的难处,那就是息差收窄,这可是要命的。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只有1.37%,导致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都下滑了,工行一季度净利润都降了3.99%,这还怎么补充资本?“You can't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想要高估值,就得有高盈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PB要突破1,ROE得稳在10%以上,现在四大行的ROE勉强达到11%-12%,但是息差不改善,市场恐怕还是不敢轻易给高价。
那么,问题来了,四大行PB=1之后,行情会怎么走?是到顶了,还是新的开始?短期来看,可能是个高峰,毕竟估值修复的动力已经差不多用完了,四大行PB=1,对应的板块PB大概是0.85倍,接近十年中位数的上限,估值优势已经不明显了。但是,长期来看,银行股可能会出现分化,基本面才是王道。大行要看股息的持续性,能不能维持30%以上的分红率,还得靠特别国债这些外援来补充资本。中小行要看成长性,像成都银行、江苏银行这些,靠着区域经济优势或者财富管理转型,说不定能突破PB=1,走向更高的溢价。“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机遇,就看谁能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四大行股价回归净资产,既是本轮估值修复的高峰,也是分化的序幕,当四大行站上净资产的那一刻,股价的涨幅已经相当可观,市场上的获利盘也会非常丰厚,这时候,锁定利润,持盈保泰,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股票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